踏破铁鞋无觅处,搜索尽在Google处

Google
 

漫谈德国旅游指南

    德国旅游指南林林总总不下数十种,其中最佳"卧游"之选,我以为首推英国Dorling Kindersley公司(简称DK)出版的《全视野世界旅行图鉴》(Eyewitness Travel Guides)德国分册。《全视野》指南声称是the guides that show you what others only tell you,"从别书闻其略者,于此书尽览其真",并非一句浮夸之辞。在当今"读图时代",要做到所谓"尽览其真"必须仰赖高度视觉化的手段,这一点是《全视野》指南胜过其他旅行手册的长处。依我之见,城市"街区导览"(Street-by-Street)示意图是《全视野》指南的精华部分。书中的街道导览图不是一般的平面地图,而是精描细绘的街区立体鸟瞰图,包括每一座建筑的三维样貌,重点建筑还有详细的剖面图,几乎可以当作《杜登图解百科全书》来读。

  《全视野世界旅行图鉴》有中文译本,台湾远流公司出版。

  《全视野》指南的读者对象是中产阶级,介绍餐饮、旅店等实用知识时走的是高价位路线,普通游客并不适用,而且该书精致虽精致,但分量太重,携带不便,还是更适于作为卧游读物。详细解剖城市建筑是《全视野》的长项,而它的优点也基本上止于此处。三维鸟瞰图、剖面图在建筑以外的领域鲜有用武之地,只能用干巴巴的照片和平面示意图作为导览,失尽优势。迄今为止,《全视野》指南的覆盖面主要限于欧洲,描述最详尽的国家是遍地古代建筑的意大利,原因就在这里。

  若论实用性,澳大利亚的《孤独行星》(Lonely Planet,简称LP)旅游手册在旅行者中享有圣经一般的地位,为同类旅游指南如美国的Let's Go、英国的Footprint、日本的《走遍全球》等望尘莫及。到目前为止,我还没有见到哪家出版社斗胆推出《南极洲》旅游指南,除了LP。LP的创办不是一件商业行为,而是一个文化现象--它代表了上世纪60年代末、70年代初一部分西方青年反叛资本主义价值观和西方中心主义,跋山涉水飘洋过海去东方(主要是印度、尼泊尔和东南亚)寻找精神归宿的嬉皮运动,LP的创始人Tony Wheeler和Maureen Wheeler夫妇在当时就是一对结伴欧亚大陆行(overland)的澳洲青年,1972年出版的第一本《孤独行星》手册就叫做《穿越亚洲》。

  嬉皮运动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而成为历史,《孤独行星》从早年的"夫妻店"小册子发展成国际性商业出版集团,棱角已磨掉不少,但在字里行间仍可捕捉到LP特有的独立与理性相结合的旅行态度。从书前的写作者简短自述中也能窥见一个个特立独行的旅行者人生。

  《孤独行星》的读者对象是西方自助游客。它从描述亚洲起步,涵盖面逐渐遍及全球,《东南亚》分册已出到第11版,而《德国》只是第3版。近年更新越来越快,热门国家的分册一般2年左右便更新一次。

  《孤独行星》目前除了英文版之外,部分分册还有法、意、西班牙语版,尚未有中文译本。

  在我看来,LP丛书的最大好处是实用,属于那种走完一个国家就可以扔掉一本的类型,纯粹作为读物也不错,尤其是穿插书中的花絮资料(Boxed Text)相当有可读性。比起《走遍全球》等许多旅游指南它至少有一个优点:没有广告式的、抒情性的语言,说话直白不留情。旅游指南没有必要做成宣传册子,尽可以对目的地的优劣种种作出批评,这一点《孤独行星》做得很好,虽然有的时候显得过于主观,但我认为作者的真诚态度还是更为可贵。

  迄今为止,有关德国旅游的中文出版物中似乎只有一本《走遍全球》(中国旅游出版社)比较实用,而且还是从日文本翻译过来的。《走遍全球》德国分册的厚度是《孤独行星》的一半,其中说明性、艺术性都不太强的照片占据了不少篇幅,文字部分颇多不必要的抒情语句,总的涵盖范围与《孤独行星》相比有很大的欠缺,例如,《走遍全球》只字未提柏林1990年以来的众多现代建筑,萨尔兰州整个遗漏,中小城市忽略掉的就太多了。另外,《走遍全球》德国分册在中国至今只出了一版即1998年版,其中提及价格时使用的货币单位还是马克,而《孤独行星》自2000年起已开始用欧元标注价格。

0 评论:

 
此模板由春心阁电脑技术支持网制作
联系站长:desk6618@gmail.com